
养老院可通过以下专业消防维保妙招,系统性降低火灾风险、规避法律处罚,实现安全与合规的双重保障:
一、构建责任体系:明确分工,压实责任
- 设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**责任人,下设消防巡查员、应急响应员、培训员等岗位,明确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。例如,某养老院因责任不清导致夜间值班脱岗,引发火灾隐患,整改后通过岗位责任制实现24小时巡查无死角。 
- 签订责任书并纳入绩效考核将消防安全纳入员工KPI,对未达标者进行处罚。某地民政部门联合消防部门建立“黑名单”制度,对多次整改不到位的机构公示或关停,倒逼管理升级。 
二、设施维保:技术赋能,预防为主
- 分级配置消防设施 
- 基础设备:每层配置ABC干粉灭火器(压力正常、喷嘴畅通),距离房间不超过20米;消火栓水压静压≥0.15MPa。 
- 智能升级:中型以上机构(>3000㎡)必须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;床位数≥100张的机构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,增设声光报警装置(分贝≥75dB)。 
- 适老改造:疏散通道宽度≥1.4米,设置连续型应急照明和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(地面高度≤1米),配备轮椅、担架等辅助器材。 
- 建立“检测-维修-更新”闭环 
- 日常巡检:每月检查灭火器压力、喷淋头堵塞情况;每日巡查电气线路、用火用电安全。 
- 年度专业检测: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检测,出具报告并备案。 
- 故障24小时响应:发现设施故障需立即修复,暂时无法修复的需采取应急措施并上报。 
- 推广智能监测系统 
- 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,实时预警线路过热、短路等问题。 
- 消防控制室接入城市远程监控系统,提升应急响应效率。某养老院引入智能喷淋系统后,火情识别速度提升50%。 
三、隐患排查:动态管理,防患未然
- 建立“三查一改”机制 
- 定期检查:每月开展防火巡查,重点检查疏散通道、消防设施、电气线路。 
- 随机抽查:联合消防部门突击检查,避免“形式主义”。 
- 整改复查:对锁闭安全出口、电气线路裸露等立即整改项(24小时内完成),防火门闭门器损坏等限期整改项(7日内完成)。 
- 技术赋能:使用扫码打卡记录检查时间、责任人,避免漏检。 
- 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
- 电气安全:严禁私拉乱接电线、超负荷用电(如电热毯未使用专用插座);每年进行专业电气检测。 
- 厨房安全:每季度清洗灶具、油烟罩、烟道;安装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及自动切断装置,禁止在地下室使用瓶装液化气。 
- 明火管理:室内活动区域禁止吸烟、烧香;艾灸、拔罐等需专人看护,施工动火须办理审批手续。 
四、应急能力:实战演练,全员参与
- 制定科学应急预案 
- 明确应急组织指挥体系、响应程序、疏散路线和避险场所。 
- 针对失能老人制定专项转移方案,配备过滤式自救呼吸器。 
- 高频次实战演练 
- 每季度组织全员演练,涵盖报警、疏散、灭火、救援等环节。 
- 模拟夜间等特殊场景,考核“三懂四会”(懂火灾危险性、懂扑救方法、懂预防措施;会报警、会灭火、会疏散、会逃生)。某养老院通过多次演练,老人逃生速度提升30%,成功率达100%。 
- 强化夜间值守 
- 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,值班人员须持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。 
- 夜间每2小时巡查一次,重点检查用火用电、通道畅通及应急照明。 
五、宣传教育:润物无声,提升意识
- 分层分类培训 
- 员工培训:新员工岗前接受消防实操培训(如灭火器使用、水带连接);每半年组织复训,考核通过率纳入绩效。 
- 老人教育:通过宣传栏、广播播放消防公益广告;组织知识竞赛、演讲比赛,用真实案例分析火源、逃生技巧。 
- 适老化宣传方式 
- 在老人床头配置紧急呼叫器,公共区域放置过滤式自救呼吸器。 
- 演练时指导老人用湿毛巾捂口鼻、弯腰逃生,针对听力障碍者增设闪光报警装置。 
六、合规管理:政策导向,规避风险
- 严格遵守法规标准 
- 执行《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,配置消防设施并定期检验。某机构因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被罚4万元,整改后通过合规验收。 
- 禁止与易燃易爆场所共处同一建筑,与其他单位进行防火分隔。 
- 主动接受监督 
- 配合消防部门检查,对提出的隐患立即整改。某地消防部门通过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模式,督促机构消除火灾隐患1200余处。 
案例警示:以案为鉴,强化落实
- 某养老院火灾教训:夜间值班脱岗导致火情发现延迟,安全出口被杂物堵塞。整改后,该机构强化夜间巡查、加装视频监控系统,每月开展“通道清理日”活动,实现隐患动态清零。 
通过上述措施,养老院可构建“人防+技防+制度防”三维防护体系,将火灾风险降至*低,同时避免法律处罚和声誉损失,真正实现‘老有所安’。

